《习近平口误是水平问题,口吃就是健康问题了》

来自孤兒展覽館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主条目: 习近平

作者

高新

正文

本专栏的上篇文章《爱国毛左痛批习近平唯特郎普马首是瞻》中向读者和听众们介绍了内地非官方网站上曾刊登的一则题目为《美国特朗普为何投降了》的数百字短文,句句都是指桑骂槐,指着和尚骂秃驴:“特朗普没读过什么书,迄今为止,也没出版过什么著作,更没在世界各国报纸上连篇累牍地发表文章。连脱稿演讲都做不到,甚至照着稿子都念错。而它的对手几乎读遍了所有世界经典……”

当笔者正准备接着“照着稿子都念错”这一话题开始本文的时候,接到一位才从北京大学教职上退休不长时间,“终于得闲来美国和孩子团聚”的老同学的电话,因为赴美签证“没有象以前那样容易了”而说了一通特郎普的坏话之后,便说起来笔者今年五月在本专栏上的两篇文章,一是《“白字校长”和“白卷英雄”都是被“文革”耽误了》,二是《“领导干部容易读错的106个字”本是供习总书记御用?》。

《“领导干部容易读错的106个字”本是供习总书记御用?》一文中,笔者曾讽刺说正因为堂堂习总书记居然能够会把御笔们起草的讲话稿中引用的“轻关易道,通商宽农”读成“通商宽衣”,把“格萨尔王”读成“萨格尔王”,当然会对“白字校长”林建华惺惺惜惺惺。更何况习近平考察干部的第一标准就是“被敌人反对的是好事而不是坏事”。所以林建华的北大校长位置从此只会坐得更牢。例证之一就是那个把云南的“滇”字连续两次读成“镇”的云南省长阮成发出了如此洋相之后不但没有下台,而且还留在云南省长位置上被习近平从十八届中央修补委员长提升为十九届中央委员。 这位从北大退休的老同学告诉笔者,其实林建华早在今年初即已经被中组部安排好“退居二线”了,三月份就给他安排进了本届人大,“当选”了全国人大常委,而且还被安排了一个具体职务,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当时十三届人大常委名单一公布,北大校园里即传闻说校党委书记郝平马上会被宣布兼任校长,为全国高校的党委书记和校长“一肩挑”,恢复文革后期高校的“党委一元化领导”制度做试点。正是考虑到五月份会有一百二十周年校庆,所以中组部和教育部才内部决定让林建华在校庆上最后荣耀一次再给他开欢送会,没成想他林建华的“一世英名”就毁在这次校庆讲话上了。

老同学也认为,就是因为林建华一夜之间以“白字校长”名闻天下,当局反而因此延缓了原定的校长换届时间,教育部长当时口头向北大传递的口信就是等“错字风波”冷一冷再说。于是,林建华的北大校长位置就延续坐到今年十月底才被正式开了欢送会。

老同学透露说,林建华离开后,北大教师中热传林建华曾在校党委会上主动检讨自己“令北大蒙羞”。

老同学还说今年五月林校长把总书记念对了的“鸿鹄志”硬错成“鸿HU志”,之后,还有另外一篇相关文章《北大校长替习大大背黑锅》也被许多北大教师阅读过。

笔者上网查阅了一下,这篇《北大校长替习大大背黑锅》的署名作者是人在德国的评论人长平,最早应该是先发表在《德国之声》网站上的。

长平的文章中说:5月4日,北大校长林建华在该校浓墨重彩的120周年校庆演讲中,将"立鸿鹄志"的"鹄"读成了"浩"音,在网络上引起轩然大波……。尽管林校长该受责骂,但是实质上他是代皇帝受过……。林校长的道歉信中,把自己文字功底差的原因归咎于"文革"。很多网民不买账,但可能这是信中唯一值得肯定的地方。而习近平让这代人最不能适应的地方,就是强调"前后三十年"的一致性,不能用后者否定前者。习近平本人多次回忆"文革",他基本上没有抱怨"闹革命"、"上山下乡"耽误了自己读书。恰恰相反,"文革"经历不仅让他有机会和贫下中农"打成一片",练就了"扛200斤麦子,走十里山路不换肩"的体魄,还让他在那个黄土高原的山沟里饱读世界名著,成了"背书单之王"。

伟人也要犯错误,而且要反复犯初中生的错误。习近平一边报着书单,一边留下"通商宽衣"、"岿然不动"、"萨格尔王"、"顺差逆差"等笑料。他的每一个笑话,都比林校长的"鸿鹄志"更好玩。难怪习近平的父亲习仲勋的好友李锐一再感慨"我没想到他(习近平)这么没文化"。

这里说的“顺差逆差”,指的是今年四月习近平在博鳌开幕典礼上宣读讲稿时抬了一下头就把“中国不以追求贸易顺差为目标”一句念成了“中国不以追求贸易逆差为目标”。

当时有一家被外界猜疑已经被中共“收编”的香港媒体报道说:习近平此错一出,央视即接到上级通知,指习近平演讲后半部分出现口误,要求“不要再使用该部分的直播信号,包括重播、剪辑新闻片等”……

公道地评论,这本是比较典型的口误,虽然当时他习近平如此口误之后竟浑然不觉,继续照本宣科,也并不说明他习近平连中国的对外贸易,特别是对美贸易到底是顺差还是逆差都没有搞清楚。与之相比,把秘书准备的讲稿中的“通商宽农”楞念成“通商宽衣”,就绝不是“口误”,唯一的原因就是他习近平事先根本就从来没有听说,更没有读到过御笔们为体现领袖学养而专门替他从故纸堆里翻检出来的”轻关易道,通商宽农”八个字,所以才把农民的“农”字误认为是衣服的“衣”字。

记得当时曾有一家海外华文社交网站发表署名为“农家苦”的讽刺文章《绝非口误:“宽农”就是“宽衣”》,说是:“包子大帝这次在G20峰会上,用他那特有的充满磁性的男中音,一本正经,满脸严肃,字正腔圆,中气十足地把‘通商宽农’念成了‘通商宽衣’,其效果堪比韩娥,可谓余音绕梁,三日不绝。我遗憾,圣上为何不把‘通商’读作‘通奸’,合一块儿成‘通奸宽衣’,这样多有中国特‘色’,多显繁荣‘娼’盛……”

在网上重新找到“农家苦”的这篇讽刺文章后,笔者又找出习近平的G20峰会的实况录相仔细听、看了一遍,注意到习近平此番站立“演讲”虽然没有一句一低头,但却较少有中间不停顿地念完一个完整的句子,非常机械地几个字一停顿,毫无疑问是在照着观众席上看不到的提词机念稿子。

围绕“通商宽农”四个字的前后内容,当时的习近平是这样念的:“……重回以邻----为壑的老路,不仅无法擺脱自身危机和衰退,而且----会收窄----世界经济----共同空间,导致----双输----局面。(较长停顿之后)轻关易道,通商----宽衣,这是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应有之义(?)……”

很显然,在发表此次“演讲”之前的习近平不但肯定是从未知晓中国历史上还有”通商宽农”的说法,而且显然是因为“日理万机, 夙夜在公”而实在挤不出时间来事先阅读一遍御笔起草的演讲稿,不然绝无可能出此大丑。

依笔者之见,仅仅因为事先不知道中国古人还有什么“轻关易道,通商宽农”的说法,本来不足为怪,也不能因此证明“习大大没文化”,就算是“有文化”的中国人,包括在大学里等必修或者选修过中国古典文学的“文化人”,相信大部分也都是因为习近平“演讲”出了“通商宽衣”之后才知道了“通商宽农”典出何处。反而能够证明这位习大大才疏学浅却非要附庸风雅的恰恰是他日常要求御笔们给他的讲话稿中多多引经据典以令外界相信他不但才高八斗更是学富五车,以致他本人实在是没有时间提前消化那么多很可能是御笔们也是在现学现卖的中外典故、今古名言,保证念稿时不出错才是不可能的任务。

笔者今年年中在本专栏的《“领导干部容易读错的106个字”本是供习总书记御用?》中也已经介绍过了当时北大的那位“白字校长”的“鸿号(鹄)志”本来是跟着他敬爱的习总书记八哥学舌来着,结果一个“白”字惊动得党报都已经亲自出面打圆场,赫然开列出“领导干部易读错的106个多音字”,被网民讽刺为“人民日报在为领导干部开办识字班”。

人民日报在北大校长“鸿鹄(号)”事件发生后两天即推出这“领导干部容易读错的106个多音字”,令外界以为人民日报是组织人力星夜赶工,殊不知这东西早在半年多前即已经搞出来了,据称是中办下达的任务,原本是为习总书记本人御用,五月初才被习近平下令下发给每个党政干部的秘书,用以为领导起草讲话稿时做“必要的注音”。

自从有了“通商宽衣”事件之后,习近平的讲话稿都被要求专门的文字秘书在“容易读错的字”旁边注明“正确的读音”,没成想这一高度机密的内幕却被中央电视台实况转播建军九十周年习近平讲话的过程中不小心暴露了,镜头中一闪即过的提词机屏幕里有“也岿(音KUI)然不动….”一行内容出现。而习近平读稿时读过“也”字,明显停顿了一下才又“岿然”了下去。

笔者重新听了一遍习近平当时的G20峰会开幕式讲话,注意到他当时是把“通商宽衣”四个字断开念出的,而念完“轻关易道,通商----宽衣”之后,面部表情毫无异样,依然自信满满,足以见得他当时绝对是不以为错……。

《习近平读错字成网上笑话 网信办竭力护主》介绍了一句“包子宽衣——露陷”的歇后语,一度在网上热传,以讽刺具有文革红卫兵背景的习近平不学无术。中共网信办次日即发出通知,要求微博、微信公号、博客、论坛、贴吧等互动平台,立即加入对“通商宽衣”以及相关事件关键字内容的遮罩,拦截,严格删除有关评论,图片,视频和相关资讯。通知还要求,所有网站在设置关键字禁发词时,简体和简繁体要同步落实。

而这最近一次公开讲话,也就是在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纪念大会上朗读讲稿时又是“误读“连连之后,网上有好事者专门整理出一份《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大会,习近平念错字一揽表》。笔者对照习近平此次念稿的原始录音视频之后,发现如果一定要与习近平较真的话,此“一览表”的内容并不完全。比如该“一览表”中列举了习近平在好几个地方都把”着(zhuo)重“读成了”着(zhao)重“,但却没有列他习近平在这次宣读讲话时还在好几处地方都把”召(四声)开“读为”召(一声),等等。

应该说,如上两例并非习近平的“口误”,只能证明他平时就是“招”、“召”不分,着(zhuo)、着(zhao)不分,“秀才读字识半边”一直认为“招待”的“招”读一声,自认为去掉了“提手”傍的“召开”的“召”字,也就是习皇帝召见李宰相的“召”字也应该和“招待”的“招”字一样,读一声,更何况“以其昏昏使人昭昭“中的”昭“字不也是读一声嘛!

“着重”的“着”字本是一个多音字,比如“着装”一词中,该字读zhuo, 如同“穿着“一词中,不应把zhuo 读成zhao, 但”着火“一词中,该字就读zhao。但有些地方文言,确实也有”着(zhuo)火一说,从陕西跑到沈阳找工的农民工们附庸风雅一把,从此便把“穿衣服”说成“着(zhao)装”,跟着“绥德的汉”进城的“米脂的婆姨”们也学会了“穿着(zhao)打扮”,所以习近平无论是把“召开”的“召”字读成“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的zhao音,还是把彭国母“衣着光鲜“的zhuo字读成zhao,实在都是接地气的表现,如今因此被外界所诟病,只能说明“被敌人反对的是好事而不是坏事”,“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们就要拥护,凡是敌人拥护的我们就要反对”。 习近平最近一次“误读”连连的事是发生在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大会上。事后有网友评论道:习奥塞斯库果然没有辜负大家的期望,在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又一次念错了字!发明了“金科律玉”、“颐使气指”等新时代名词,进一步稳固了其“离开稿子不会讲话,念了稿子就是文盲”的光辉伪大形象!习傻包子今天在所谓“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不断“庸”现。一个小学博士,附庸风雅、庸庸碌碌、昏庸无道、怪不得对“庸”字情由独钟,实在是贻笑大方。

也有海外中文论坛上的网友说习近平这次照本宣科是把“颐指气使“读成了“衣使气指”,因为原本“颐”字应该读二声,如同“颐和园”,“颐养天年”等名词成语中,“颐”字有两个意思,一是指腮帮子,二是保养的意思,但都只是一个二声读音,习近平读成了一声,自然被听众听成了“通商宽衣”的“衣”字,“通商宽农”的“农”字才是读二声呢。

再说了,本来是为习近平御用的《领导干部容易读错的106个字》根本就没有收录这个“颐和园”的“颐”字,更何况他习近平已经为自己修改了宪法“依法保障”了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终身制,笃定要“夙夜为公”至“腊炬成灰”根本就不会为自己考虑什么“颐养天年”的事情。 不过呢,说到习近平的“夙夜为公”或曰“日理万机”,习近平这最近一次的“误读”连连,虽然被外界舆论质疑为”真实学历仅是初中肄业“的原因,笔者倒是有几分相信习近平似乎是“健康出了问题”的分析。

笔者有一和习近平同龄的医界朋友,其专业是医,但对中国大陆时势政治的关心程度甚至超过笔者本人。笔者把本专栏的上篇文章中的如下一段看法说给上这位朋友:中共政权的纪念或庆祝大会,追悼大会之类,领导人讲话都是站立宣读的。座谈会上的领导人讲话则都是坐着念稿的。而这次号称“隆重”的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大会习近平进场入座后全程没有离席,半句一顿,磕磕绊绊地的语速证明他又是事先没来得及预读一次讲话……。然后又和这位医界朋友一起仔细听、看了习近平这次低头念稿的整个过程,朋友从他医学专家角度的分析是:外界把这次的习近平“误读”连连有说成是“老年痴呆的表现”,真的没有那么严重,但与一年多前的习近平站立宣读长达三个多小时的十九大政治报告时的“老当益壮”相信,现在用“老气横秋“形容他并不份,因为老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多自身肌肉和器官在逐渐萎缩和退化,运动的协调性和速度也在因此逐渐下降,大脑和嘴巴更是如此。如果说他习近平脱稿讲话时很难一口气说出一个整句子证明他的大脑思维能力已经不可逆地明显下降,那么他照稿念都念不个整句子,眼睛盯着稿子上的每个句子,每个四字成语都会不自觉地把四个字的排列顺序读乱了,至少可以证明如今的习近平已经是大脑轻度萎缩。

听罢医界朋友的分析,笔者也认为就算“衣使气指“、”金科律玉“之类的”误读“能够从他习近平的”初中肄业“文化水平中找到答案,那么他习近平已经重复过无数遍的”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一句,居然把”东西南北中“错念成”东南西北中“,肯定不是其汉语表态的水平和能力问题。 另外还有一例,日后被全文刊登的习近平这次的讲话稿中有如下一段: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以“天下大同”、“协和万邦”的宽广胸怀,自信而又大度地开展同域外民族交往和文化交流,曾经谱写了万里驼铃万里波的浩浩丝路长歌,也曾经创造了万国衣冠会长安的盛唐气象。正是这种“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变革和开放精神,使中华文明成为人类历史上唯一一个绵延5000多年至今未曾中断的灿烂文明。以数千年大历史观之,变革和开放总体上是中国的历史常态。

这里先要特别解释的是,习近平的所谓“中国梦”其实就是所谓的“天下大同”、“协和邦”,以及“万国衣冠会长安的盛唐气象”的旧梦重温。区别是当年的“盛唐气象”是“八方来贡,万国来朝”,习近平正在实现的“庆丰气象”则是以“大撒币“来“引领世界”。 至于这段话里的这里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一句已经被习近平引用过多次,而习近平对它如此“偏爱”, 是因为清华大学的校训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发端于1914年梁启超在清华学校的一次演讲,讲题为《君子》,他引用《周易》中乾坤二卦的卦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激励清华学子崇德修学,勉为真君子,异日出膺大任,以挽既倒之狂澜,作中流之砥柱。

2012年6月习近平以中央政治局常委和国家副主席和“学长”身份视察清华时第一次知道清华大学还有这样两句“校训”,随命秘书当即查找出处,随后便对清华学生代表声称这两句校训是他进清华第一天即被当成了他“一生的座右铭”,完全忘记了他“考入”清华大学成为工农兵学员的时间是一九七五年,当时的文革清华当局怎么会向工农兵学员们灌输“封建四旧”的东西。

与医界朋友一同听、看了习近平这次改革开放纪念大会四十周年的低头念稿子的过程,发现的另一个习近平因为脑萎缩导致“口齿不清“的例证就是他在读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一句对他来说不但早已是耳熟能详而且一直都是脱口而出的“清华人”的“学养”之证时,居然哆嗦着他的颐----也就是腮帮子,楞是把“君子以自强不息”这五个字读成了“….,君子以不想----自----自强不息….”

有兴趣的读者和听众们不妨也上网调出习近平的“最新口误”视频,一起观察和分析一下这次的习近平到底是“口误”还是“口吃”。

低着脑袋一句一顿甚至是数字、最少时是两字一顿地念稿子还是不断出错,“口误”的部分要么是因为心不在焉,要么确实是因为“初中肄业”水平。“口吃“的部分似乎应该从健康角度找原因了。